自开埠以来,香港凭借其地理形势与自由商港的地位,逐渐发展为世界各地商品出入口的运输总站,并成为远东转口贸易的中心商港。
至于工业方面,由于资源缺乏、物力不足、开埠初期祗有布织、藤织、竹织等手工织造业。到了二十世纪初期,世界工业勃兴,外国工业产品均以香港为据点,销往东南亚市场。本港有识之士,以香港地位有利于工业发展,其时纷纷开始从事各种工业,香港工业遂告萌芽。
一九三三年初,香港工业日渐茁壮,工厂数目越一百家,极需要一个联合组织促进发展,使其能与商业相辅而行。此外,由于当时中国的关税壁垒森严,入口中国的香港工业制品与外国货品一样须缴纳关税,香港工业极需要一领导机构与中国有关当局进行交涉。
有见及此,南洋兄弟烟草有限公司、广万隆炮竹厂、及咸鱼行联益社于一九三三年九月发起筹组「侨港国货厂商联合会」,推举程少夔、陈如山、张国光、巫钧涛、梁植勋、李少溪、陆启良、陈履霜、关秩初九人为筹备委员。
一九三四年三月廿八日,筹委会召开会员大会,通过会章,并将组织正名为「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」。厂商会于该年四月十一日选举首届理事,并推举程少夔、陈如山、巫钧涛、梁植勋四人签署文件,呈报华民政务司立案。
同年九月一日下午三时半,厂商会在思豪酒店礼堂举行成立大会,由叶兰泉出任大会主席,邀请名誉会长罗旭龢博士主持揭幕。其时厂商会共有厂号会员五十九家,个人会员十一人。香港工业组织机构初见规模。